Search

#林暮雪 13JUL2020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我想,很多創作者都會有同樣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林暮雪 13JUL2020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我想,很多創作者都會有同樣的經驗,我也不例外,就是看著後台的數字,有時被它弄得頭昏腦脹。有時只是演算法的錯,這個沒法子,只好盡量跟隨。有時是蹭熱度晚了,可能是議題不合,也有可能是自己敏銳度不足。不過我應該只是自己懶惰而已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去年,我在instagram開始了 #暮雪自言 。基本上,我盡量日更,或這隔天更新。那時候強迫自己多練習寫文章,好像真的漸漸吸引了一些讀者。但是對於現實生活,我卻沒法完全兼顧。拿個數據給大家看:當時GPA從3.7掉到3.3。那是副學士學位的GPA,幸好我還能平均跨過升大學的門檻。不過之後因為大學的壓力變得更大,加上國難當前,創作力好像變得弱了。沒法正面處理情緒是我的弱點。加上有些讀者並不喜歡社會議題的作品,我漸漸與各位走遠了。即便如此,我還是慶幸很多老讀者留下。有些讀者我都認得頭像或者名字,謝謝你們與我,也與這個時代同在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看到自己一直經營的這個門牌銹漬斑斑,我覺得不能再擺爛。所以我決定回到熟悉的鍵盤與文檔前,認認真真的寫文章。
單是看後台數據的話,讀者的所在區域也有微小變化。以往超過四分之三的讀者來自台灣,這一年香港的讀者升至27%。雖然我知道這裡的風格很不本土,但我依然感激每位持續支持我的香港人。我也想跟台灣人、馬來西亞人,還有各國的海外華人說些話:有時候我的中文可能有點難明,國語/華語也說得不太好很抱歉。但如果你對香港話很感興趣,我非常樂意跟每個人交流。同時,我也對亞洲地區的不同語言很感興趣,所以若然不介意跟我尷聊其他語言,我也很樂意跟你們學習。另外也想提一下自己的改變。可能因為人大了,也是因為這一年社會的發展硬塞進人生裡,開始明白關注身邊各種事情的重要。當然我不會是評論人,我依然喜歡分享生活,但是生活免不了身邊發生的事。輕則是對路邊的建設、街邊的小店有感,也少不免提及地方選舉、國際形勢等。希望跟着我的讀者都明白,生活與社會息息相關,因為我們就是活在這個世界、這個社會。也希望我們一同成長,創造屬於我們的新時代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說起風格的改變,過去一年,我不斷嘗試不同風格。不過我不是為了迎合誰,而是我自己也在尋找自己的定位。一個人失去了定位,就像一艘小漁船在太平洋中央失去方向,失去動力,很容易就會被海浪沖散。不過也許,有些人的定位就是沒有定位。我覺得,總會有這種人,被夾在不同群體中間,不被任何群體完全接納,但也不被所有群體完全拒絕。我是這類人。所以,或者我在這裡分享不同的想法,聚着1.3萬人,也只是一個中轉站,給你也是給我們這些漂泊的孩子,一起快樂、一起悲傷、一起憤怒,還有一起解決煩惱。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過客,很榮幸能成為你人生中的一個過客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(1089)
-
看完別忘了按愛心,演算法很邪惡,喜歡我的文章的話多跟我互動、留言、inbox都可以。謝謝您。
-
訂閱YouTube 林 暮雪 evsn.h
追蹤Medium @ evsn.h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香港人,錯愛文字的處女座。華文創作、觀點評論;分享文字,聽您的故事。方格子 Vocus、Medium 同步更新。
View all posts